觀點爭鳴
觀點:彌補逆周期調節短板 做好跨周期調節
2021年08月26日05:45 來源:西本新干線
據經濟參考報刊登的文章。
去年,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,要“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,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?!边@是中央級別重要會議首次提到“跨周期”。今年7月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:“要做好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,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、穩定性、可持續性,統籌做好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,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?!比绾卫斫饪缰芷谡{節這一提法,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。
首先,跨周期調節和逆周期調節相對應。逆周期調節是我國政策論述的常用詞匯。其實質就是在繁榮時采取緊縮政策,衰退時采取擴張政策,從而“熨平”經濟周期波動。單從字面看,逆周期是針對當前周期狀態進行逆向操作,而跨周期則要“跨過”當前周期,或者“橫跨”兩個周期進行操作。顯然,跨周期在時間跨度上要長于逆周期,在操作上也更具前瞻性。
其次,逆周期調節已經不足以應付當下經濟局面。逆周期調節要求主要周期變量給出明確信號,即繁榮時出現明顯通脹,衰退時出現明顯失業,如此就可以放心實施反向操作。逆周期調節要求通脹和失業具有替換關系,如此在繁榮和通脹階段不會有失業問題,緊縮不用顧忌雪上加霜,造成更嚴重失業;而在衰退和失業階段也沒有通脹,擴張不用擔心火上澆油,導致通脹失控。逆周期調節還要求衰退相對溫和,因為一旦出現深度衰退和大蕭條,一方面逆周期調節力有不逮,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此前政策已然失敗。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前,美聯儲貨幣政策失于寬松,主要原因是通脹一直非常溫和,沒有給出明確緊縮信號。危機爆發后出現嚴重衰退,即便常規逆周期調節政策空間耗盡也無力回天。
第三,近期的宏觀經濟研究為跨周期調節提供了理論支撐。后危機時期,國內外宏觀研究有一個共同發現,即高杠桿條件下經濟周期形態會發生變化,主要周期變量的分布會出現左偏。通俗一些講,這意味著在債務膨脹和資產價格高漲之時,經濟出現過熱和通脹的概率下降,出現嚴重衰退的概率上升。這一現象背后的理論含義尚待進一步挖掘和梳理,但是現象本身已經引起決策層的高度重視。因為這意味著在看似平靜溫和的經濟環境中,金融風險一直在不斷滋生和積累,如果不能進行及時防范和化解,一旦爆發就會造成無可彌補的巨大損失。
第四,跨周期調節的提出標志著我國宏觀調控政策的轉型。我國宏觀調控的主要矛盾,已經從就業和通脹的折中,轉變為更廣泛的經濟穩定和金融穩定的折中(或者說穩增長和防風險的折中)。當存在明顯的就業和通脹替換時,可以采用逆周期調節政策。然而,當通脹的波動性下降,其所包含的實體經濟信息也相應下降時,就需要在宏觀調控中更多考慮金融因素。金融風險的滋生和積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,金融周期的波長也要長于經濟周期。因此,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一定要未雨綢繆,采用跨周期調節,形成長效機制。
最后,對跨周期調節的理解不能過于泛化。有觀點認為逆周期調節是總量調節,跨周期調節是結構調整;還有觀點認為逆周期調節關注周期波動,跨周期調節關注長期增長,意在提升長期增長潛力。但是,無論是優化結構還是提升長期增長潛力,都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長期面對的老問題,其對應的政策也都有被廣泛接受的術語,比如結構改革、長期規劃和產業政策等。將這些原有的政策表述混同于跨周期調節,不但會削弱新提法的沖擊力,也會造成認識上的混亂。
法律提示:本內容系www.vkonnact.com編輯、整理,轉載需經授權,若需授權必須與西本新干線與作者本人取得聯系并獲得書面認可,并注明來源。如果私自轉載,西本新干線保留一切追訴的權力,直至追究私自轉載者的法律責任。
相關鏈接 >>
· 2021-08-23三季度大宗商品價格或現分化
· 2021-08-21觀點:“政策頂,成本底” ,鋼價起起落落
· 2021-08-20“漲跌看板”欄目本周投票結果
· 2021-08-15申銀萬國:保供穩價下預計鋼價上行空間有限
· 2021-08-13本周“漲跌看板”欄目投票結果
· 2021-08-122021年7月貨幣信貸數據點評
· 2021-08-09大宗商品價格后市怎么走?
· 2021-08-08中泰證券鋼鐵行業周報
全國主要城市行情地圖
新聞排行
- 日排行
- 周排行
- 總排行